回顾上半年,“冲击-修复”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轨迹,从应对疫情的短期内停产停业停学到复工复产复市,恢复增长、降幅收窄、疫情下新机遇……成为特殊背景下的经济热词。
正如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所说:“虽然上半年整体运行的增速是负增长。但是呈现出逐月回升的态势,我相信下半年广东经济全面复苏、恢复正增长是完全可以期待。”
这一幕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么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别人,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是的,务实的广东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牛,而是希望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外贸大省,重新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
为此,打硬仗,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广东经济发展的高频词。
2020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压力很大。
这种压力既来自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冲击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外部环境,也来自于产业自身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等内部动因。
也正因此,上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49234.20亿元,同比下降2.5%,才显得殊为不易。
不过,4.92万亿元的数据一公布,也引发不少人担忧,广东全年能否保持十万亿经济体量?可以从两个层面看。
其一,从数据看,在正常年份,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等原因,上半年GDP占全年比重也往往不到一半,具体来说,广东这一数据大多数为45%左右。
再考虑到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明显,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以此推算,和去年相比,广东经济有很大希望保持稳定。
其二,从趋势看,经济数据只是一个结果,其背后的生产效率、居民就业消费以及经济发展走势才更为关键。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重回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个月保持当月正增长,6月当月创下投资量的新高,同比增长11.6%;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数据无不表明广东经济的韧性强、活力复苏。
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分析就认为,广东经济存在这样三个变和三个不变。
其中,三个变体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回升、修复;供给端不断改善、向好;“三驾马车”动力回暖、增强。
三个不变则体现在:新经济加快发展与壮大趋势不变;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保持不变;广东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变。
可以发现,这里的“变”更多体现的是短期冲击后经济常态复归,“不变”则更多体现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
曲建也认为,广东经济的回暖,体现其正在走出前期疫情的冲击,为了保证这一趋势得以持续,就需要政府、社会采取更多措施,做出更多努力。
同样是经受疫情冲击,与其它沿海省份相比,广东受影响更大,这其中,外贸依存度高是重要因素。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深刻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同期GDP之比)长期高于六成,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前列。
也正因此,广东受外贸、受全球经济影响更大,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广东都首当其冲。
从外贸波动影响工业,进而波及消费等其它层面,成为广东要真正走出此轮冲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然而,有一点值得强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仍是广东发展的巨大财富。
其一,扩大开放仍是我国坚定不移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其二,广东在深刻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创新链和数据链的过程中,淬炼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效率和组织能力,这是千金难买的宝贵经验。
其三,在此基础上,广东理应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发挥更多作用。
如果承认这些,就必须承认,以完善的基建、规模效应、创新驱动等为重要支撑的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仍是广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六稳”“六保”的关键所在。
展望下半年的广东经济,有这样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从投资数据特别是新基建投资数据观察经济发展潜力。不光是看投资增速,更要看投向哪些领域、哪些重大项目。
今年上半年,推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7.1个百分点。其中,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大,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增长18.6%。
二是从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观察产业链复苏的成效。大量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是构建强大产业集群乃至现代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门。
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影响最大,换而言之,如果其能在政策支持下恢复活力,足以说明社会经济循环的恢复取得关键成效。
三是从消费数据看“六稳”“六保”落实成效。消费一头连着就业,一头连着产业,是社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消费稳了,可以说明就业稳了,也就为产业恢复提供源源不断的订单——这又将更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就业,并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