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利用行政和刑事规则 维护自身知识产权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20-04-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表公报称,2019年中国成为该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在短短20年内,中国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200多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中国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很多企业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渐提升的同时,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却显薄弱。遇到权利侵害,除了发起民事诉讼,少有借用行政、刑事规则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在日前举办的创新型企业家应关注的知识产权罪与罚活动上,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菲表示,企业了解知识产权罪罚规则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保障经营、降低成本,优化市场竞争地位,对抗仿冒清洁市场。

王菲以一个教辅产品维权为例表示,该产品要维护商标、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类电影作品、肖像权、录音录像制品、特有包装装潢、广泛影响力名称等多项权利,从假冒、发行、复制、销售、信息网络传播、出口各个环节都有侵权可能性,企业还要与市场监督、文化执法、海关、广电、教育等多部门打交道。

“其中最主要的两类违法行为是使用违规和权利侵害。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执照、许可证;没收所得财物、拘留等;刑事责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外国人驱逐出境。常见罪名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假冒专利罪。”王菲表示。

王菲认为,企业可以利用低成本、强证据、高效率的行政规则,维护自身权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建立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名录社会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建立全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指导机制和重大案件公开审理机制。加强对案件异地执行的督促检查,推动形成统一公平的法治环境。

“总之,建议企业积极行使一切权力,与执法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多措并举,用尽程序,高效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王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