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持续调整优化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4-08-21

■ 周 密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经贸往来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着持续创新发展的动能。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7个月,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7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92万亿元,增长10.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8%。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中国自东盟进口1.56万亿元,增长5.9%;对东盟贸易顺差7935.5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3.2%。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在良好互信基础下,获得了稳定发展的保障,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双方正根据要素禀赋和经济产业资源优势持续调整优化。

以中国海关公布的更为细致全面的今年前6月贸易数据来看,中国整体对东盟保持顺差地位。出口方面,中国对东盟出口与各方的市场容量和需求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东盟国家为印尼(1485.5亿元),超过千亿元的还有缅甸(1195.1亿元)、泰国(1127.3亿元)、马来西亚(1109.9亿元)和新加坡(1087.9亿元),出口额最少的是文莱(46.8亿元)。相比于出口,今年1—6月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国别差距更大。进口额超过千亿元的分别有马来西亚(3675.2亿元),接下来分别是越南(3262.7亿元)、印尼(2354.9亿元)、泰国(1677.1亿元)和新加坡(1106.3亿元)。进口额较低的是柬埔寨(77.3亿元)和文莱(78.8亿元)。可见,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越南等经济体量较大的东盟国家,对华贸易相应规模较大。东盟国家经济在对华贸易的支持下获得了较强的发展动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化有利于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越南为例,根据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越南GDP同比增长6.42%,在过去5年中的经济增速仅低于2022年上半年6.58%的水平。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差值仍有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空间。东盟十国中,中国对4个国家有贸易顺差,对6个国家有贸易逆差。其中,柬埔寨、缅甸、老挝和菲律宾4个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在对华贸易中处于明显的逆差地位。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基本平衡。而中国对其余的5个经济体量相对较大且发展较快的东盟国家则保持了较为明显的逆差。其中,中国逆差最大的两个东盟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2565.3亿元)和越南(-2284.0亿元)。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体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为下一步加强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充分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需要继续扩大和提升各方产业竞争力和出口产品附加值。

互补性体现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结构上。从今年前6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规模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子机械(HS85)3783.5亿元、矿物燃料(HS27)2624.7亿元和机械(HS84)1380.5亿元,占比分别为28.5%、19.8%和10.4%。三大类商品合计占到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总额的近六成(58.7%)。东盟对华水果出口也不少,435.1亿元的出口额占到了中国从东盟进口的3.3%,中国为东盟国家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保障。从对东盟出口的角度来看,出口额最高的商品分别是电子机械(HS85)4892.3亿元和机械(HS84)2679.9亿元,占比分别为24.1%和13.2%。除此以外,钢铁制品(HS73)735.1亿元、钢铁(HS72)714.4亿元和家具(HS94)714.2亿元则分别占比为3.6%、3.5%和3.5%。中国对东盟出口仍以制成品及其重要原材料为主。双边贸易中,机械和电子机械两大类商品占比最大,而这两大类商品既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又能够展现出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还为细化协同、增加供应链韧性创造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进一步细分上述两类商品。按照HS4位编码计算,1—6月,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额最大的3类商品分别为集成电路(HS8542)、平板显示模组(HS8524)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HS8471),在HS84和HS85两大类商品中的占比分别为35.1%、12.7%和10.3%,合计为58.1%。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上述两大类商品中,集成电路(HS8542)1164.1亿元和电话机(HS8517)为856.9亿元,占比均超过10%,分别为15.4%和11.3%,其他品类的出口占比相对较为分散,说明了中国出口对东盟国家的制造业产业能力增强的广泛支持作用。

伴随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企业在用好自由贸易协定、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协同上的意愿和力度都有望进一步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形成更为有效、互利的贸易分工创造更好的条件,而先行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又会吸引和促进更多企业加入进来,从而通过产业集群形成更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目前,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将会因为供需关系的进一步有效匹配和各自产业优势、特点的持续强化而得以加强。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引起全球物流风险和成本显著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则以相对邻近的地理位置、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广实施,以及港口物流基础条件的持续改进而有望形成物流效率的优势,为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支持。伴随中国开放进程的加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目标和举措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各国企业创造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受贸易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有望再上新台阶,实现更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