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外贸竞技场上,一颗闪耀的新星以惊人的速度升起——集成电路。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1139.4亿个,同比增加10.5%;出口金额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成功追上“汽车速度”,这一数据远超市场预期,行业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
集成电路是指经过特种电路设计,利用集成电路加工工艺,集成于一小块半导体(如硅、锗等)晶片上的一组微型电子电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安防、军事、工业、交通、消费电子(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领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国都在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为助力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多的话语权,记者梳理发现,自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财政部、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则提出对相关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多年的厚积薄发,推动中国发展成为集成电路主要生产国之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在海外也赢得了更多的青睐,推动了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革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总量为4796亿个,出口总量为2678亿个,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和德国等。这些国家和地区构成了中国海外出口市场的主要部分,合计市场份额已超70%。
今年前5个月,集成电路出口再度提交优异成绩单,吸引了市场的目光。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的背后,有怎样的主要驱动因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记者分析表示,从供应侧看,政府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起到了刺激作用,国内产能的积极扩张,特别是在28nm等成熟制程供应能力大幅提升,成本快速下降,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从需求侧看,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需求开始复苏,直接拉动了半导体的需求。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记者表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以及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生产成本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和供应链稳定性优势进一步凸显。
对于集成电路出口未来走势,在受访专家一致表示,总体仍保持增长态势。“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经历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的提升,集成电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将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以及国际合作和贸易环境的改善,集成电路出口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张新原表示。
张孝荣表示,中国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集成电路的需求。不过,张孝荣也强调,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可能对集成电路出口产生影响。例如,贸易摩擦、关税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灵活应对可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