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百年变局深刻演化,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却呈现出向好的发展趋势。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4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434.7亿元,同比增长18.7%。
这不仅是继今年以来,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又一次实现持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呈现出加快的趋势。1-2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1-3月同比增长12.5%。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吕越表示,从数据看,今年以来,中国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总体回升向好,投资金额、投资项目数、在全球总投资中的比重均表现亮眼。
分析其原因,吕越认为可归结为三点:一是随着中国对外投资促进机制的不断健全,为对外投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抓手,构建对外投资政策促进、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地方对外投资活力进一步被激发。二是“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合作新篇章,共建国家成为投资增长新引擎。“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备受欢迎,共建国家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合作局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稳定的市场预期。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增速,已成为拉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三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意愿持续增强,出海底气愈发坚实。中国贸促会于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企业扩大和维持对外投资意向,较上年增加近一成,超九成企业较为看好未来对外投资前景。同时,中国企业在品牌经营、管理模式、产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强化,赋能企业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吕越所述的“一带一路”市场表现亮眼,从数据中看得非常清晰。根据商务部的数据,1-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7.7亿元,同比增长20.4%。
在吕越看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迅猛增长的背后,是经济互补的必然性和合作深化的应然性。一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投资合作的潜力巨大。中国与共建国家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优势上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投资合作的根基扎实、空间广阔。同时,伴随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海外投资市场。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深化完善,投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层次的投资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多双边经济合作机制、产能合作平台、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建立完善,推动投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此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协同推进,也为投资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市场增势迅猛,主要体现在投资合作领域的拓宽以及投资合作对象的多元化两方面。”吕越进一步谈到,在投资合作领域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绿色化、数字化等多个新兴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但在绿色化、数字化等新兴领域的投资合作进展显著。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绿色、数字、蓝色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23份。而中国企业的投资范围也更多地扩展到金融、科技、农业和文化等产业。在投资合作对象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更加紧密,特别是与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匈牙利等国家的投资合作持续升温,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典范。来自英国《金融时报》旗下数据服务机构fDi Markets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投资占该国吸引外资总额的58.20%。此外,对越南、马来西亚、匈牙利的投资占比亦超过35%。特别是对匈牙利的投资,从2019年的3.73%激增至2023年的48.62%,增长率高达1205.11%,成为“一带一路”投资增长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