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世界各国与会代表围绕气候融资、气候技术、适应力和复原力、能力建设、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等诸多气候行动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COP26和COP27一脉相承,化石燃料继续成为此次大会的焦点议题,其中化石燃料补贴问题对于制定和落实全球能源转型路线图至关重要。二十国集团早在2009年即呼吁所有国家逐步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补贴,并于2012年再次重申该问题。自COP26至COP28,世界各国加快努力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补贴亦渐成共识。
化石燃料补贴分为显性补贴和隐性补贴。显性补贴是当化石燃料零售价格低于燃料供应成本时所产生的补贴,供应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及向消费者输送能源成本之和。隐性补贴则是当化石燃料零售价格无法涵盖外部成本时所产生的补贴,外部成本涵盖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细颗粒物等有害污染物排放对公众的健康损害,以及与化石燃料使用相关的交通拥堵和事故等对于社会具有负外部性的因素,其目前很少公正地反映在化石燃料能源价格中。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化石燃料补贴数据,由于近年各国政府对能源价格飙升普遍采取补贴政策,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补贴高达约7.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7.1%,较2020年增加了约2万亿美元。其中显性补贴约1.33万亿美元(占比19%),包括消费者补贴约1.28万亿美元、生产者补贴约0.05万亿美元,反映了化石燃料供应成本的低收费水平;隐性补贴约5.71万亿美元(占比81%),包括空气污染约2.10万亿美元、气候损害定价过低约2.06万亿美元、拥堵和道路事故等更广泛的道路运输影响约1.20万亿美元、免征消费税收入约0.35万亿美元,反映了化石燃料环境和社会成本的低收费水平。预计到2030年,伴随各国能源价格支持政策的解除和国际能源价格的下降,全球化石燃料补贴增速将显著下降,补贴总额将缓慢升至8.2万亿美元,显性补贴比例将降至8%以下。
从化石燃料补贴类型来看,在显性补贴中,天然气补贴约0.64万亿美元(占比48%),其次是石油约0.36万亿美元(占比27%)、电力约0.32万亿美元(占比24%)、煤炭约0.01万亿美元(占比1%);在隐性补贴中,石油补贴约2.97万亿美元(占比52%),其次是煤炭约2.10万亿美元(占比37%)、天然气约0.64万亿美元(占比11%),电力无隐性补贴。
从化石燃料补贴区域分配来看,显性补贴广泛存在于西亚和北非地区、欧洲、独立国家联合体以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而补贴总额(显性加隐性)主要存在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就补贴总额占地区GDP比重而言,独联体最高(占比23%),其次为西亚和北非地区(占比19%)、南亚地区(占比10%)、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占比10%),欧洲和北美地区最低(占比3%)。从年度变化来看,2020年至2022年,除北美外,全球其他地区的补贴总额都在大幅增长。
从理论层面来看,化石燃料补贴旨在通过维持低价格来保护消费者,但其同时也可能加剧财政困局(导致更高的税收/借贷或更低的支出),造成经济资源的低效分配(阻碍经济增长),并变相鼓励污染(导致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恶化)。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并将收入用于更有针对性的社会性支出和生产性投资,可以促进更可持续和更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减少与化石燃料供应不稳定相关的能源安全问题。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60%的二氧化碳减排来自于减少煤炭消费,其他30%和10%分别来自于减少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据测算,至2030年,如仅取消化石燃料显性补贴,将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如将化石燃料价格与有效价格(即覆盖显性补贴和隐性补贴)之间的差距减半,将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1%;如将化石燃料价格提高到完全有效水平,预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较2015年降低43%或较2019年降低34%,这与《巴黎协定》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降低45%、较2019年降低25%-50%、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至2摄氏度的目标相一致。同时,化石燃料全面价格改革将有望增加4.4万亿美元收入,占全球GDP的3.6%,其中121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收入将达到3万亿美元,其将有效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额外支出需求。
尽管化石燃料改革存在巨大潜在收益,但其也极易导致能源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甚至社会动荡。因此,需要制定周密健全的改革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全面的能源部门改革计划,明确长期目标并分析改革影响;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协商,包括减少补贴额度及其如何影响政府财政预算;分阶段实施减少补贴和其他碳排放定价措施;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减少生产者补贴;通过有针对性的转移支付来保护低收入人群;引入化石能源自动定价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