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0日,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湾区发展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行。博览会现场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主题展区吸引不少嘉宾驻足,这里集中展现了“数字湾区”建设的广阔蓝图。
今年以来,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启动“数字湾区”建设,将其作为数字广东战略的先手棋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近日,广东正式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数字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介绍,这一行动方案有7个重点任务,即“六通一融”——推动粤港澳数据、人才、物流、资金畅通流动“要素通”;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基座通”;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商事通”;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通”;社会数字化治理高效协同“治理通”;公共服务融合便利“生活通”;粤东粤西粤北加快“数字融湾”。
当前,“数字湾区”建设已在粤港澳三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智慧城市群共建、数字身份认证互认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按照计划,2024年,粤港澳三地将通过数字化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共建模式,数字化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2025年,“数字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最终实现大湾区数字化规制规则有效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效联通,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均衡发展。
博览会现场,《“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主题展区,不少嘉宾与观众驻足于此,了解“数字湾区”建设的广阔蓝图。“湾区通”平台和“跨境通办”的上线让不少参观市民直呼办事方便。“粤港澳联动会越来越多,互认互办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相信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以后我在内地就能办港澳的业务,方便很多。”观众胡先生说。
据悉,广东将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合作平台先行先试,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实施“南数北上、北数南下”计划,加强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同时,广东将围绕社保、教育、医疗、创业、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探索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未来,广东还将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交易所,加快大湾区数字化人才高地建设。
大湾区的数字化生活正逐步呈现新图景。今年11月,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举办的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成果发布会上,推出首批超过100项“跨境通办”政务服务,并首次实现粤港政务服务身份认证在线互认。具体言之,广东政务服务网和“粤省事”APP支持香港居民通过香港“智方便”APP完成身份认证,办理内地求学、就业、创业等高频服务事项,无需再注册内地账号、填报申请信息。
“数字湾区”建设离不开多方参与,以广州、深圳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强市,借助平台企业创新优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政务服务优化等方面发挥了强大效能。香港、澳门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科技服务、金融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创投和金融机构等组成的“数字湾区”建设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