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六个月来首次转正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23-12-12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我国进出口额为515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数据持平。其中,出口额为2919.3亿美元,增长0.5%;进口额为2235.4亿美元,下降0.6%;贸易顺差达到683.9亿美元,扩大4%。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王静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我国出口同比增速6个月来的首次转正。

王静告诉记者,从产品结构看,手机、集成电路类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带动机电类产品出口增速回正。今年11月,手机、汽车和集成电路类产品的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54.6%、27.9%和12%,带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由上个月的-6.7%回升至1.3%。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延续负增长,但跌幅由上月的11.1%收窄至5%。其中的塑料制品、箱包和家具三大品类成为主要拉动项,跌幅分别较上个月收窄7.9%、8.6%和12.7%。从目的地结构看,我国对美国出口规模超过预期增长。11月,我国对美国、东盟和日本市场的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7.4%、-7.1%和-8.26%,增速分别较上月回升15.5%、8%和4.7%;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则延续了下降趋势,单月降幅由上月的12.6%扩大至14.5%。

王静认为,去年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基数较低、全球消费类电子市场行情周期性筑底回升以及美国部分行业步入补库存周期是此次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数据“回暖”的主要原因。

“今年三季度以来,在AI赋能等因素影响下,全球消费类电子市场逐渐回暖。科纳仕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95亿部,同比下降1%,但跌幅已大大减少。IDC咨询机构预测,今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或将回暖,这将带动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回升。”王静介绍。

在她看来,美国市场的去库存周期已经进入尾声,部分行业开始进入补库存周期。这将带动我国对美国商品出口的增速回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当前国际需求仍然偏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虽然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但连续14个月在50%以下运行。“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弱势下行趋势没有改变。同期,越南和韩国出口金额均呈回落态势,这也表明海外需求仍有待回暖。”王静说。

对此,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认为,展望12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上涨的压力依然不小。“在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位于高位的背景下,美国ISM制造业PMI大概率将会继续承压;虽然‘OPEC+’减产预期强烈,但是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加息的末端与‘平台期’,国际油价大概率还将继续承压,并对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形成压制。此外,去年12月我国出口金额的上涨也促使外贸基数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对我国外贸出口金额的同比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而从进口侧来看,郑后成表示,今年11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4,连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其中,进口指数为47.3,较前值下行0.2个百分点,创近4个月以来新低。同期,CRB指数同比录得-1.44%,较前值下行3.07个百分点。2022年11月,我国进口金额较同年10月上涨129.25亿美元。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今年同期我国外贸进口金额同比增长继续承压。

在王静看来,当前我国进口增速有所走弱,稳增长政策仍需发力。她向记者表示,去年同期,我国进口同比增速仅为-11.1%,在基数较低情况下今年11月进口同比增速相较10月转正为负至-0.6%,环比增速仅为2.4%,低于过去10年来4.1%的平均水平。11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带动原油、农产品、钢材、铜材等进口金额增速下滑,但数量因素拖累作用大于价格因素。“这或许也显示出中国经济修复的动能仍然有待加强。”

为此,王静建议,未来各项稳增长政策应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巩固居民消费基础。同时,着力释放有效投资需求,营造更加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稳定企业展业经营的预期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