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基人才品牌为翼护航中企全球化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12-06


对比十余年前的商品贸易“走出去”,当前依托技术红利、工程师红利、供应链优势等,智能硬件、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和新能源等硬科技行业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航行的主要面孔。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DeepTech和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GlocalIN Top50中国全球化企业之科技面孔”图谱作出上述判断。


本次评选设定了技术与创新实力、国际化人才建设、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全球化取得的成就、产业影响与评价等五大评价维度,最终评定出中企全球化科技50强。未来,随着中国制造业新一轮产业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助力中国科技企业向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技术实力是底色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技术创新与融合的主战场。中国智能硬件领域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持续突破,包括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以及实时翻译设备、刷脸支付、自动驾驶、对话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商业应用逐步深化,都大大促进了智能硬件企业的业务拓展。工业机器人领域作为一种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是从“制造”到“智造”的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突破和技术水平提升也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来说,创新技术突破与研发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创新药和医药服务板块,中国药企的实力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已居世界前列。在医疗器械板块,中国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生产、临床试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已形成成熟的价值链条,具备成本、质量及供应链三大核心全球化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产品获得美国FDA和欧盟MDR批文。


新能源行业全球化的发展更是大放异彩。在全球对绿色能源的日益迫切需求的驱动下,能源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高效晶硅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持续突破。在关键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下,中国光伏产业链在全球市场具备了较大优势,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全球产能占比达80%~90%。在储能制造方面,中国的储能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研发的电池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本土供应链。在电芯技术领域,企业着重在成本、循环寿命和安全等方面进行研发,在电芯循环寿命和降本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从而成为海外市场新增量。


全球化人才是核心


企业全球化进程不只是国际间产品、资本的流动,更是全球化人才的流动。是否拥有丰富本土资源且文化契合的本土业务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全球化水平。


此次评选出的全球化企业科技50强,在不同国际市场面临的人才挑战有着不少共通之处。根据领英平台数据,即使是中国头部企业,在海外市场人才招募时依然面临“雇主品牌缺乏吸引力”、“缺少当地人才市场洞察”以及“海外需求人才画像不准”等难题。


特别是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快速迭代,使得软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凸显。领英发现,智能制造的技术人才往往不仅需要具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跨领域知识储备,还需懂得如何与机器或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在机器或数字语言与实际制造场景做好“翻译”。此外,在全球化过程中,近70%的企业对跨文化沟通及语言能力的技能需求更加迫切,更重视本土化沟通及适应能力。为此,领英希望未来从四个领域全方位赋能中国科技企业,即通过帮助他们在全球市场找到人才、打造全球化雇主品牌、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全球化团队的参与度和留存度,助力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化人才战略,提升全球化人才吸引力。


品牌影响力是“护城河”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逐步深入海外目标市场,了解当地客户的需求痛点、实现高效品牌营销、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等,也成为企业进一步实现本地化业务发展的关键。


“品牌是所有企业的‘护城河’,也是抵抗各种经营危机、实现基业长青的核心资产。”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蔡晓丹表示,全球化的品牌建设应该成为全球化业务的关键目标。


新能源行业是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最迅猛的板块之一,在本次中企全球化科技50强评选中占据40%的名额。领英发现,随着储能、光伏企业全球化实力不断增强,这类企业的高层对海外营销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成熟,在品牌海外营销的投入上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工业机器人领域也是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的热门赛道,该行业科技含量高,应用场景呈垂直化特点。根据领英洞察,当一家工业机器人企业以品牌为核心推广发力点,通过企业品牌、雇主品牌、产品品牌进行“三位一体”的品牌营销,企业获得的曝光次数就越多,长期获得的回报就越大。


基于此,领英将根据平台用户多维度信息,精确定位海外目标人群,并从用户洞察、用户触达、用户转化等方面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一体化支持以及贯穿整个营销生命周期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