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外 “势”如何?三问广东经济“半年报”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25

前不久,国产首台HA级重型燃机由河北启运,顺利交付广东。依托这一全新装备,广东将于今年年底建成中国内地首座天然气-氢气双燃料9HA电厂。

这也许是一条容易被“忽视”的新闻。却引发了业内人士和经济学者们高度关注,不约而同地认为新型重型燃机加盟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安全高效的电力生产的需求,为广东再添产业发展重要动力。

 

发展新产业,广东需要赋能。而广东本身也是全国经济保持增长重要动力之一。GDP已经连续多年占全国比重超10%的广东,即使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公布,仍有不少目光在等待、聚焦“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半年“成绩单”。

而早在今年年初,广东也提出要以自身的“进”为全国的“稳”做贡献,并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锚定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

日前,广东正式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这份半年报“成色”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广东是否稳住了阵脚?面对新的增长压力,广东能否继续挺起脊梁,并在中流击水中更进一步?

“形”之外,“势”如何?

经济数据不仅是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反映,更是更长时间内经济“形势”的展望。

先从“形”上看。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09.8亿元,增速为5%。比对全国增速慢了0.5个百分点;放眼全国主要经济大省普遍5.5%之上的增长,也不算高;再比照自身: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5%“以上”的全年目标,这一数据看似“中规中矩”,更没有“惊喜”。不少人据此做出判断: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风向标”作用已经减弱,上半年经济数据不足道也。

不过,孤立地看数据往往容易忽视更多重要信息。要拨云见月,更少不了对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势”的分析。

“广东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与全国是同向增长,总体特征是企稳、回升、向好。这样一句话来之不易。”在数据公布当天,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利用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间隙,向记者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对“半年报”的总体评价。

从过去五年看,广东GDP年均增长5%,上半年继续保持5%的增长确实显得“波澜不惊”。但回望2022年广东2%的增长幅度,今年上半年5%的增速就显得尤为珍贵,进一步凸显了经济增长的全面恢复性。

从更中观的层面观察,“全面”二字能得到更有力的印证: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70.9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4661.44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35977.41亿元,增长5.9%。即使是第一产业看似并不“擅长”的领域,却也跑出了超过全国同比增速的“好成绩”——全产业共同发力、共同支撑了广东实现这来之不易的5%的新增长。

而把数据拉到这半年的时间线上,“恢复”的信号则更加显著:不仅5.0%的半年数据快于一季度整整1个百分点;今年二、三季度更是稳步回升。

要知道,对于广东这样一个超过6万亿的超大体量而言,每增长0.1百分点,都必须比其他省份同比创造更多经济增加值,难度也可想而知。从“回升向好”到“步步向好”,这半年来,广东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坚持制造业当家,精准发力实施百城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逐渐体现在半年报和各项经济统计数据上。数据背后的新势头,不应被忽视。或许到了岁末年终,回望今天的“半年报”,会更有“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体会。

“量”增长,“亮”何在?

还记得去年年终岁尾,广东外贸组团“包机抢订单”的匆匆身影吗?

作为全国最早包机海外抢订单的省份,广东政企联手,不仅从海外“抢”来了大批订单,也让人们在一次次国际航班的频繁起飞降落中再次看到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半年过去,这番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转换成为“半年报”上实实在在的亮点:上半年,广东出口总额达2.55万亿元,增长达3.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同比实现增长。

这项数据不仅说明半年来努力有了回报,也说明广东不仅把握住了先机,更判断对了发展形势。

作为中国外贸大省,近几年来,广东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一方面说明出口贸易对广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今天,广东要继续实现外贸快速增长,却不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放眼全球经济,增长低迷态势凸显,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在风口浪尖中稳住局势尚且不易,逆流而上更难上加难。

对广东而言,过去数十年里依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其实也实现了较好的发展,甚至依靠“惯性”依然能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增长。

然而广东并未选择“无为而治”,上半年主动提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效果逐渐显现。半年报数据的出炉,既是广东众多外贸市场主体个体的努力的成果,更有广东对开“顶风船”越来越驾轻就熟总结出的新经验。

当然,结出硕果不只有出口这一项数据。

“整个经济构成来说,制造业在广东既是‘大头’更是‘重头’,它每一个点可能撬动的经济增长率就可以达到0.3以上,必须紧紧抓住。”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一句话道出了制造业对广东经济发展的规模之重、责任之重。今年上半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占23.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8.2%——在广东,制造业不仅“当家”,还挺起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从更细分的数据上看,我们更能窥见“亮点”背后的“数据密码”:在制造业投资增长中,高技术制造投资增长达21.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8.9%,增速分别高于全部投资16.9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

这两项两位数的高增长数据里头,折射出了广东制造业保持规模化增长的同时,也在悄然升级,寻找更“高”、更“先进”的新增长点。

 

就在这个月,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广州下线。这极具纪念意义的事件“花”落广东,偶然中也有必然:今天,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全国总产量比例达28.59%;1—5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1%,累计产量达81万辆——一项项正在孕育发展中的制造业新产业,正不断扩大为制造大省的中坚力量。

石化,钢材、陶瓷需求不足,消费电子行业增速趋缓……受全球市场影响,广东多个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有增长,有回调,此起彼伏,有起有落,是产业发展常态。如何适应变化,继续保持增长?广东选择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中继续寻找先发优势。

流水不争先,而争滔滔不绝。数据增长背后折射着广东何以让“制造业当家”坚定回答: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必须更加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这一动力源。让新的经济要素在制造业积聚涌流。着眼未来发展,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跨越。

势已足,今何为?

“半年报”中,有两组数据容易被忽略。

一是上半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2270.95亿元,增长4.6%快于全国。二是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数据是趋势,也是启示。

对于广东这样一个工业大省而言,第一产业异军突起,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提高。恰恰说明广袤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势头足,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进一步说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有可为。

 

而在不久前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广东更携手相邻省区,共同提出并呼吁深化合作、加快市场一体化。这也正是产业有序转移、将更多经济要素注入粤东西北之外,广东力图在更大的格局范围内谋求共同发展空间的新作为,“联动”“带动”逐渐成为更大范围内区域协同的新趋势。

拓展发展新空间,再造一个新广东。新的空间思维不仅是狭义上的物理空间,“半年报”数据中展现的,更有广东深挖新的经济纵深的思索。

几乎就在“半年报”公布同时,广东公布市场经营主体最新数据:已达到1725万户,占全国1/10,与广东GDP占全国比重比肩。

今天,广东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16万亿元大关,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的背后,是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的“力挺”。而广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市场主体一直在快速增长,不断为经济体量巨大的广东提供活水。同时,高科技企业、高附加值产业比重逐年增高。这也为广东赋予更多能量,构成了新增长目标的更大底气。

未来已来。而面对已有优势,广东仍在刀口向内,不断为产业、为民营企业赋能,求得未来空间:“半年报”中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超两位数的增长,不仅指明了广东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催促着政府因应形势,谋划更大作为。

今天,广东正在着力推动一批制造园区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工业上楼”让产业链更集约、更积聚。今年,广东省还提出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让“夕阳车间”也能拥有朝气,这正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经济“筑底”,更是为未来产业打开更多想象的空间。

稳住局势,直面挑战,孕育新机。这是广东经济“半年报”中反映的趋势和信号,更是催促广东下半年奋力冲刺的号角。借势而为,更要坚定事在人为。继续秉持敢为人先的作风,勇于穿越复杂的经济周期,在高质量发展上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既是广东使命,也是“半年报”一连串经济数字背后启示与意义。

(总台记者 郭翔宇 林铭浩 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