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广州而言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如何?2023年,广州如何坚持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在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交大会审查的《广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露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海洲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指出,2022年广州积极应对疫情考验,经济稳定恢复、稳中提质。展望2023年,广州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前期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部署要求,就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等出台了系列文件,取得了较好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李海洲说。
2022年:经济稳定恢复,稳中提质
2022年,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我们积极应对疫情考验,经济总体承压恢复,保持韧性增长。”李海洲说。
他介绍,从数据上看,广州780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400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新增发行专项债券额度928.6亿元,创历年新高,债券资金全部支出完毕;成功签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35个,投放规模241.32亿元,11月底前全部动工。物价、就业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0.5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市属高校2022届毕业生平均去向落实率超94.4%。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预计2022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5%。其中,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1倍,全市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预计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至61%左右。
随着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广东省制定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118+155”重点任务清单,广州市成立市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小组,出台广州市推进《南沙方案》实施方案以及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3份清单,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细落实。
目前,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鼓励类产业15%企业所得税优惠、2022-2024年每年新增100亿元专项债额度单列等重磅政策落地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广州“电子政务”“纳税”“获得电力”3项指标获国家推荐,代表中国向世界介绍改革经验,连续3年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档。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预计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6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7万吨,分别居全国单体机场第一、第二位。预计广州港货物吞吐量6.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485万标箱。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获批,地铁22号线首通段等开通运营,地铁运营里程达621公里,居全国第三。
2023年:GDP增长目标设定6%以上与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相衔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在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设定为6%以上。对此,李海洲认为,这符合广州市发展实际,同时与市“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相衔接。
今年,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仍是广州在产业发展方面的重中之重,报告明确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出台实施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小鹏汽车科技园、广汽本田新能源项目等,推动广汽集团电池科技公司项目、东风日产新能源产线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提升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车载高精度传感器、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近地化率,扩大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范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智车之城”。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制定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推进粤芯半导体三期、增芯等项目建设,建成芯粤能半导体一期等项目,带动集成电路设计、材料、封测等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提升新型显示产业,支持乐金、超视界、华星光电、视源电子等龙头企业扩大核心优势,积极拓展材料设备、内容制作等上下游,争取实现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全产业链产值超2500亿元。
此外,报告明确,要力争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超16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未来产业方面,报告提出将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总体来看,广州在2023年将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2%。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方面,广州则提出培育发展5G+元宇宙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推出更多优质应用场景,力争新建5G基站0.5万座、累计建成超8万座。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广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打造“核心承载区-国际商圈-城市商业中心-社区商业节点”四个维度的消费整体布局。报告还专门提及要加快推进万象城、SKP、太古里等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建设。培育会展消费、城市度假、潮流活动、亲子研学、露营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邮轮游艇产业等新增长点,打造世界级消费旅游目的地。
经济发展最终落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上。2023年,抓项目促投资同样是广州精准发力的重点。广州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800个,年度计划投资3785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是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促投资稳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
2023年,广州在各领域优先选择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和重大项目,集中全市资源大力推进。其中,从总投资看,超100亿元的项目117个,合计总投资3.4万亿元,占全部项目近7成。从项目结构上看,广州将围绕推动南沙片区等重点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等重大战略部署,聚焦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安排项目。其中,在产业领域方面,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年安排项目360个。基础设施领域方面,广州将围绕“南沙方案”等重大战略,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安排项目279个。
李海洲介绍,从近五年的投资和项目数据看,广州今年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将实现双增长。“我们将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促投资稳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各领域优先选择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和重大项目,集中全市资源大力推进,为全市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而在外贸外资方面,报告提出广州将建设跨境电商国际枢纽城市,举办2023世界跨境电商大会,加大对企业赴境外参展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争取更多海外订单及建设海外仓。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报告提出将谋划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努力为市场主体经营发展厚植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出广州要积极参与和引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研究制定我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政策文件,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全面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国家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促进公平竞争,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权益,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广州。
加快推动《南沙方案》落实见效
南沙开发开放,2023年将进一步提速!落实《南沙方案》方面,报告明确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出台专项政策措施、省层面出台支持南沙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地方性法规,探索设立南沙法定机构。李海洲表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理念,加快开展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进一步明晰南沙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集中力量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等3个先行启动区,在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提升南沙的经济密度、投资强度、平台能级、服务水平和规划设计,以南沙的“精兵突进”带动广州市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满盘皆活”,高质量携手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从落地南沙的项目方面看,报告提出要开工建设融捷锂电池、南沙科创中心芯新产业园等一批骨干项目,开工建设南沙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一期)、广澳高速改扩建,进一步提升南沙内联外通水平。区域合作方面,广州还将推动出台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协同构建“一核两极两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广州将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报告进一步明确将编制东部枢纽、北部增长极等重点片区规划。
如何巩固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报告同样提出了相应目标,如力争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96万吨,力争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6.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550万标准箱。2023年,广州增强世界级铁路枢纽功能方面将“大展拳脚”:开工建设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南珠中城际等项目,推进3个国铁、9个城际、10个地铁、9个综合交通枢纽等续建项目建设,推动白云(棠溪)站、广州至汕尾铁路(广州段)竣工,力争建成开通地铁7号线二期、地铁5号线东延线。优化道路交通体系,推进从埔高速、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统筹完成一批交通拥堵点位治理。
此外,民生保障方面,报告提出强化“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战略品牌,打造以“广府河粉”为重点的特色小吃品牌,培训“粤菜师傅”0.6万人次;举办“羊城工匠杯”职业能力竞赛,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创建“一街(镇)一品”羊城家政服务品牌,开展家政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出台实施“十四五”时期“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优化“湾区社保通”网上专区建设,拓展覆盖港澳居民的社保服务事项等。
李海洲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全力以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