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到联通万里……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稳步向前,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7月29日召开的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综合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着力促畅通、提质量、防风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经贸合作成果耀目
今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交上了喜人的“成绩单”。
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7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8%,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同比增长7.5%。
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650.3亿元,增长4.9%,占比提高到18.5%。同期,沿线国家对华实际投资达452.5亿元,增长10.6%。高质量实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重点项目,陆续落地一批“小而美”的项目,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也是收获满满。这些企业一边严格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边以高质量合作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其全球影响力,海信正是先行者之一。
日前,国际商报记者从海信方面获悉,今年4月,海信南非工业园首批交付英国市场的55cm冰箱BCD-272成功发运,抵达当地后正式在英国市场开售。这是海信南非制造首次出口欧洲市场,也标志着南非工业园正加速转变为海信全球生产基地,是中国优势产能、先进制造业“走出去”的成功缩影。
据海信方面介绍,南非是海信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点。1996年10月,海信选择南非作为出海的第一站。2013年,海信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投资在亚特兰蒂斯兴建了海信南非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是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成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
经过2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电视年产能达100万台,冰箱年产能达55万台,海信冰箱和电视在南非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海信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品牌。与此同时,海信以南非为根据地,产品辐射赞比亚、博茨瓦纳等十余个非洲国家,受到当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同时,海信为当地制造业水平、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就业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定带来积极影响,受到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的高度肯定,有力促进了中非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继续向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取得了优异的建设成就。
在当前世界大变局持续推进、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全球化遭遇困难的背景下,未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向高质量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是业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首先应深化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赢的共识,推动人民和国家之间的“心联通”,夯实发展根基,并把合作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务实成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经济全球化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也要从各国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国别之间在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诉求上的差异,坚持“一国一策”,充分发挥国别禀赋、区位和政策优势,规避约束条件,有针对性地确定合作领域、制定合作模式,确保相关项目的实施充分满足沿线国家的需要。
最后,政策推动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也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强化政策沟通和支持,重点加强沿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方的营商环境,尽快补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短板,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市场机制应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决策和主观能动性,推动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培育内生性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王是业分析,规则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水区”,既要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也要充分考虑各国的发展实情,稳步推动沿线经贸规则向高水平跃升。可通过商签经贸协定、建立务实协调机制等方式,推进沿线经贸规则的统一互融,化解要素流动的规则壁垒。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高水平开展风险防控也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王是业建议,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中资企业的风险防控意识,推动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在实施项目前开展扎实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灵活的风险应对预案,确保人员和资产安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要形成应对国际风险的共同体,通过密切的风险防控协调和务实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粮食能源短缺、供应链不畅、金融冲击等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