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贸保稳提质新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6-20


616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尽管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实现今年外贸保稳提质目标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有信心保持全年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当前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如何抓住有利条件稳外贸?为更好建言献策外贸保稳提质,本报特别策划专家圆桌,邀请专家和企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商务圆桌

梁 明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永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赵 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

范思桦 上海复荣集团董事长

沈培生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

陈俊兴 漳州市陈字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排名不分先后)

1

您如何研判今年外贸走势?当前实现外贸保稳提质目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沈培生:三花的业务主要围绕热管理这个核心技术,在相关产品与行业展开应用,以往主要应用在冰箱、制冷空调、冷链方面,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接下来瞄准的是储能热管理应用等。前5个月我们的出口总体增速在20%以上(部分由于2021年基数偏低),全年预计出口增长20%以上。分板块来看,冰箱、空调的部件出口订单形势良好,预计全年可实现8%左右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出口订单形势更喜人,预计今年销售同比增长70%左右。

陈俊兴:我们公司主要出口罐头食品等产品,由于产品特性,一季度订单有所增长;二季度接单难度加大,但我们在各方面加大力度,预计整年增长会与去年持平。

范思桦:今年外贸环境非常严峻,2月国际局势动荡推高原材料价格。3月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频发,引发部分供应链环节阻滞,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后的出货均出现波动。我们公司也面临巨大挑战。除以上不利因素外,受疫情影响,4月和5月我们在上海的业务员没法出差,部分客户也陆续居家,整体业务效率下降很多,订单同比降幅较大,预计今年公司出口增速会有所下降,但我们也会采取更多措施加强业务开拓。

梁 明:5月当月外贸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表现超出预期。我认为,如无特殊情况发生,今年外贸最差的时候(4月份)已经过去。5月外贸数据超预期的部分原因是,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4月积压的货物在5月份集中出口,所以可将4月和5月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从数据来看,今年4月和5月的月均贸易额大于去年6月份的外贸额度,外贸复苏的态势已经确定。从6月上旬的情况看,外贸整体延续了5月份的复苏态势。

我们初步测算,以美元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大约分别为9.7%12.7%6.1%。去年下半年,中国外贸基数较高,8-12月的月均贸易额超过5500亿美元,稳外贸的压力依然较大。在一系列外贸保稳提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预计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全年外贸的同比增速将达到5%左右。

有利因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支持外贸回稳向好;二是外贸的竞争力和韧性没有改变,中国外贸国际竞争力依然很强;三是中国产业门类全的优势没有改变;四是RCEP等自贸协定的实施对贸易的提振作用将逐步显现。

不利因素方面,从国际看,俄乌冲突使全球供应链受阻,全球通胀压力明显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明显下降,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从国内看,疫情形势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不确定性,可能还会影响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依然存在。

张永军:今年外贸总体将呈现增长态势,但月度之间波动幅度会有所加大。从影响因素来看,有利于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生产有望逐步恢复到较为正常的态势,物流保障程度也将提高,将有利于进出口贸易实现增长。

不利于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外部需求出现收缩的趋向。近期美国经济减速趋势较明显,同时为抑制高通胀,美联储以较快步调加息,预计欧洲央行随后也将采取加息举措,外部需求有可能进一步收缩。此外,受俄乌冲突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物流价格上涨,稳定性下降。这些情况将影响外贸的稳定增长。

赵 萍:外贸保稳提质存在两个不利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上升导致滞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使外需收缩。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3.0%,低于之前预测的4.7%。二是不确定性因素多。病毒变异使得各国防疫政策变动增加,加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仍大,可能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更大风险。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有利因素仍然很多:一是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抢抓国际订单和交付在手订单更有保障;二是目前国际海运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企业履行订单的国际物流成本下降;三是缺芯问题在部分行业有所好转;四是稳外贸和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政策支持力度大,以惠企政策的确定性帮助企业应对国际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

2

稳订单对稳外贸有重要意义,当前海外需求萎缩,企业应当如何开拓新订单?如何更好利用线上展会、跨境电商等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范思桦: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团队还是在积极想办法寻找突破口:一方面坚持产品创新,坚持工厂自主研发设计,申请国内外专利,通过优质的产品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勇于尝试跨境电商,开展在线选样会、直播等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新渠道开发客户,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开发新兴市场和推广新产品效果很好。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对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以及针对国外客户进行的直播进一步给予培训支持,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沈培生:目前公司的订单总体比较稳定,如美国客户前5个月的订单需求并没有下跌,一季度我们的出货量增长超10%。业务开拓方面,公司首先会做好战略客户的业务关系维系,了解他们当前面临的全球供应链风险因素,并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新关切,不丢失主要客户和市场份额。同时,发挥公司在全球各地的销售、制造基地、技术人员等本地化资源,积极对接客户,管控风险,维持业务稳定。

此外,我们也在围绕行业的技术与产品迭代开发,积极通过线上资源对接客户的产品开发需求,确保产品开发不耽误、新项目推进不延误。相信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增长机会。

陈俊兴: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企业出入境不便,近期我们拓展业务主要以参加线上展会为主,主动挖掘原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扩大市场需求。

赵 萍:当前外贸面临的下行压力直接体现为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持续走低。虽然5月份这两项指数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景气区间。

创新是外贸企业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突围的不二选择,建议企业用好跨境电商渠道。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和电商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线上支付、仓储物流、转运清关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日趋成熟,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高。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展示方式、服务模式不断成熟,对跨境出口的技术支持能力更强。外贸企业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出口模式,探索新兴市场,拓展新订单来源。可以说,跨境电商已从少数外贸企业关注的新业态,转变为外贸企业必然探索的新常态。同时,各类进出口展会基本逐步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甚至直接在线上展览,加快了贸易方式转型。

张永军:在海外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要获得更多订单,要针对外部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尽可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企业要更好利用线上展会、跨境电商等渠道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并利用这些与需求方加强沟通,增强市场开拓的针对性。此外,企业可利用跨境电商等渠道提高进出口产品流通环节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梁 明:针对企业稳订单,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充分发挥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作用;二是利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贸企业参与线上展会;三是提升外贸企业数字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等技术拓展订单。

3

在保履约上,外贸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有哪些?为更好化解这些难题,您有何建议?

范思桦:困难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但国外客户往往不能完全消化,客户需要我们帮助承担原材料涨价造成的损失。二是海运费这两年来大幅上涨,虽然近期有所下降,但依然比正常水平高出不少,使海外客户的海运成本提高很多,影响了最终购买力。同时,企业订舱难、抢货柜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更多措施推动货运价格回落。三是疫情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比如物流运输不畅、货车司机接单意愿不强、存在货发不出去现象等,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打通物流堵点。

沈培生:在经营中,我们需要应对两端难的问题:在供应端,有一些关键物料(如半导体、芯片等)交付困难,一些外协工序(如表面涂层处理等)因疫情管控导致人员存在上岗困难、物流不畅等;在销售端,主要是短期订单波动、出口船期的延长、订舱困难、费用大涨导致压力增大。此外,地缘政治冲突及全球经济不景气,汇率波动较大,也带来一定不稳定因素。

陈俊兴: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希望信用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范围。欢迎保险服务下沉至区县,在费率、理赔等环节更多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为企业拓展新市场更多助力。

张永军: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冲击之下,国际供应链受到很大影响,这对中国外贸企业履约也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为保持履约水平,外贸企业既要加强与国内生产企业的合作,提高供货的稳定性,也要加强与国际航运、物流企业的合作,提高物流环节的履约水平。此外,外贸企业也要重视使用海外仓,利用海外仓更好保障供货稳定性。

赵 萍:保履约的难点主要在于供应链畅通。建议企业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加强防疫,兼顾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实现生产与物流不间断,降低运输成本,进而保障供应链稳定运行。二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要重视中欧班列的优势。基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中欧班列创造了集并运输、监管到节等新模式,而且沿线各国铁路均对中欧班列给予运价优惠政策,使得中欧班列的价格不仅与海运费用基本接近,而且运行时效比传统国际联运快三分之一。三是用好海外仓。利用海外仓提升物流时效,保障供应链更加稳定,同时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梁 明:面对履约困难,建议从两方面加以缓解:一是继续加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保障,确保外贸企业尽快复工达产,切实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二是继续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满足外贸企业的运输需求,降低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

4

从进出口商品来看,防疫物资和宅经济需求回落,哪些领域还存在外贸新增长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企业还有哪些新期待?

梁 明:今年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实现了稳定增长。这是因为海外复工复产和出行的恢复对服装、鞋靴和箱包等相关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中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表现较为抢眼。

除了传统优势商品实现稳定增长之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增速较快,有望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企业要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把握后疫情时代碳中和时代国际市场的最新需求,稳定存量,拓展增量。

赵 萍: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汽车、电子、纺织品等领域形成了产业链分工的格局,形成了上下游联系紧密的东亚生产网络。今年11日,RCEP正式生效,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当前,日本、韩国与东盟各国放松疫情管控,供应链持续恢复,对位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国原材料、零部件等需求不断增长,将有效带动区域产业内贸易增长,企业可以抓住相关机会。

张永军:目前海外防疫物资和宅经济需求回落,各国居民旅游、健身、外出用餐等需求逐步恢复,中国企业可更多生产旅游用品、户外用品等相关产品,满足海外市场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俄乌冲突和美欧制裁措施,国际能源格局将加速调整,在此过程中各国都将出现大量的能源加工、运输等需求,也需要建设相关设施。中国企业也应顺势而为,获取更多出口订单和国际工程承包订单。

陈俊兴:建议加强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的部门间协同和跟踪,同时减轻对行政执法部门经办人员的过失追责或考核,让一线公务人员更加愿意、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为企业营造公平干净的营商环境,因为优化服务比资金支持有时效果会更好。

范思桦:建议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出台更多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大出口信用保险费用支持力度,更好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二是加大海外产品认证测试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和创新;三是进一步出台相关引导政策,大力降低海运费。

沈培生:出口业务相关的获得感在退税方面。一些鼓励性政策的快速兑现让我们感受到相关部门在迅速反应,支持企业稳定业务,帮助企业克服外部因素导致的盈利空间受压缩等带来的压力,企业也因此有更多精力去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