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世界超市”义乌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3月16日,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245名外商飞抵义乌,前往国际商贸城开启“淘货”之旅。这些采购商大多是常驻中国的外贸企业负责人以及入境超过14天的境外客商。
义乌之外,更多外贸企业正忙着抢抓“春季订单”,韧劲随之释放。如江西邓氏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的外贸订单同比增长了5%;订单排到了5月份的永州市瑞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大马力生产;浙江元正布艺有限公司出口订单已排到今年7月,且合同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随着防控形势向好,外贸开始逐步回归正常轨道。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是一次考验,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我国外贸有望稳步恢复,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外贸企业正迅速恢复生产能力,但3月份的单月数据,同比还是下滑的。受海外疫情影响,后续出口增速仍有回落压力,需要注意欧美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疫情发展及防控措施的变化。
疾风下显韧劲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各部委到各地方政府皆是合力打出“组合拳”,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主要包括提供便捷出口退(免)税服务;提前下拨外经贸专项资金;强化贸易救济法律咨询服务;减免房租、贷款贴息和延期、水电补贴、降低保费、调减税收定额;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对外贸产业贷款加大放款力度等。
目前,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好消息不断传来。
如四川省今年前两月外贸逆势上扬。数据显示,1-2月,四川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78亿元,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10位,较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出口495亿元,增长0.1%;进口483亿元,增长18.2%。还有一些领域传递出积极信号。如多个省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仍然表现抢眼。像今年前两个月,山东省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额达903.3亿元,同比增长11.3%
“总体来看,复工复产下手早的基本都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外贸大省。”白明认为,这些外贸大省稳住了,我国外贸基本盘就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
随着境外疫情的蔓延,外贸业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白明强调,“要注意疫情倒灌。未来一段时间,外部需求的骤降将会对国内一些行业产生影响,比如即使复工复产了,有些产品也会面临卖不出去的尴尬。”
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
疫情之下的复工复产,是一场艰难的挑战。唯有在挑战中发现机遇,才能实现更多可能。
“目前,企业虽已基本复工复产,但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外需疲软。接单难、履约难、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外部难题接踵而至。”天津市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尝试通过进一步提升产品吸引力、提高品牌美誉度、拓宽营销渠道等手段增强竞争力,进而获取更多订单,化危为机。同时,他透露,随着国内疫情渐趋稳定,企业的重心将逐步转为内销,通过扩大国内市场来降低损失。
在疫情的冲击之下,外贸发展模式创新的步子也正在加快。日前,浙江省推出“百日攻坚拓市场专项行动”,推广数字展会,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营销。甘肃省也将在“围城之下,外贸抗疫”线上外贸直播课堂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相关数字外贸平台,为全省外贸企业提供“网展贸(体验版)”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展览”活动,实现在家做外贸、在家找客商、在家拓市场。
“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没有酒,再吆喝也没有用。”白明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应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商机。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把国内市场看作是国际市场中国分场。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倡导在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上下更多功夫,积极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此外,也要注意各项政策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