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升,2月经济先行指标继续传递积极信号

文章来源:http://www.gov.cn/  发布时间:2022-03-04

新华社北京31日电 题:稳中有升,2月经济先行指标继续传递积极信号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魏玉坤

50.2%51.6%51.2%——

这是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持续位于扩张区间,分别高于上月0.10.5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回升

从分类指数看,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扩张有所放缓;新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放缓,而新订单指数重回扩张区间,表明节后制造业市场需求释放有所加快。

综合研判,经济回升态势比较明显,这主要得益于稳增长相关政策的加快落实。张立群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随着春节过后制造业生产活动逐步恢复常态,近期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企业市场预期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7%,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

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相关行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数据还显示,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1%51.4%,高于上月1.21.1个百分点,新动能继续发力;消费品行业PMI51.8%,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假日消费带动作用明显;高耗能行业PMI48.3%,低于上月1.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景气水平低位运行。

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有所加快

数据显示,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步伐有所加快。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2月份采购计划与2021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从事钢材采购已有10多年的中铁建工物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阳桥说,比较看好今年市场终端用钢需求,目前采购钢材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安置房、保障房项目建设。

赵庆河说,受近期稳投资政策加快推进,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项目适度超前开展等因素带动,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向好。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但与往年春节月度相比,景气水平偏低。

数据显示,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6.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分析称,春节月份批发业淡季回调以及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短期释放动力不足,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小幅下降。随着投资需求释放和疫情影响缓解,以及相关政策带动下,非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

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6%,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受节后市场逐步恢复,以及扶持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多方面纾困政策等影响,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

仍需推进助企纾困等政策落实

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51.4%,高于上月0.20.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所上升。小型企业PMI45.1%,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低位回落,意味着小型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相对滞后,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赵庆河表示,虽然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企业生产经营中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紧张问题的企业比重分别为60.2%36.3%32.0%,均比上月有所增加,当前仍需推进助企纾困等政策落实,为制造业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张立群也指出,制造业中小企业新订单指数仍在荣枯线以下,表明需求不足矛盾仍比较突出。应该继续落实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

数据还显示,制造业价格指数涨幅较大。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0.0%54.1%,高于上月3.63.2个百分点,均连续两个月明显上升。

张立群说,价格类指数提高,表明经济全面恢复过程中,确保供应链稳定的任务仍十分繁重。要确保煤电油运供给安全,确保大宗原材料供给稳定。要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对产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统筹协调好保供稳价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