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推动“数字强贸”。《规划》明确,要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贸易主体数字化转型,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数字强贸”。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科技兴贸”,到现在提出“数字强贸”,其中传递出怎样的信息?中国应当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速打造贸易强国?本报特邀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上述热点问题。
专家圆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桑百川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王晓红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 苏庆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 李 俊
(排名不分先后)
1.如何理解“数字强贸”,与以前提出的“科技兴贸”有何关系?
桑百川:“数字强贸”,顾名思义是要发挥数据信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外贸发展效率,进一步增强中国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十四五”期间,中国努力推进贸易数字化,建立数字贸易强国,数字化将为货物贸易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数字强贸”与“科技兴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科技兴贸”主要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外贸产品的附加值,对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智能化、数字化恰恰是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中国实施数字贸易强国战略,更准确地抓住了当前技术变革的方向,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贸易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贸易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数字强贸”将推动从产业到贸易乃至消费终端全链条的数字技术升级,将在“科技兴贸”基础上提高贸易供给效率,增强贸易国际竞争力。
苏庆义:“数字强贸”是“科技兴贸”的传承和深化。“数字强贸”建立在“科技兴贸”的基础上。“科技兴贸”重视科技对外贸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升高技术产品在中国外贸中的比重,要求把外贸做大做强。“数字强贸”则强调数字经济的作用,是在做大外贸的基础上突出做强。一方面,“数字强贸”反映了当今世界科技的重要特征是数字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强贸”不仅局限于高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传统产品都可以应用数字技术做优做强。
王晓红:全球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大幅提升了贸易数字化水平,加速了数字经济强势崛起。世界正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为中国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数字强贸提供了机遇。数字技术引领、数字驱动、数字赋能是未来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数字技术正在向产业、贸易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合渗透,产业和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决定未来产业兴衰和企业生存的关键。“数字强贸” 正是基于数字经济时代这一背景提出的,强调数字驱动对提升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中国持续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捕捉了当时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之机遇,推动中国外贸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的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外贸发展韧性持续增强,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顺应科技发展大潮,中国适时提出“数字强贸”,可以说是新一轮以数字驱动的“科技兴贸”,必将为中国加速建成贸易强国发挥强劲动能。
李 俊:“数字强贸”与“科技兴贸”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两者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强贸”是“科技兴贸”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的延伸和具体体现。二是“数字强贸”是“科技兴贸”的升级版,是从更大的视角来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具体来说,一方面,“科技兴贸”更多关注产品本身,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而“数字强贸”不仅要看到生产环节的数字化、高科技化,更要关注整个贸易链条和贸易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比如大数据营销、电子口岸、数字化通关等;另一方面,“数字强贸”不仅强调货物贸易领域的科技含量和数字化转型,也包括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未来,我们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数字化为贸易强国建设带来的机遇。
2.从全球来看,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数字强贸”,数字化将给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带来哪些机遇?
苏庆义: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重要性大大提升。这正是中国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未来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领域的国际规则也正处于激烈争夺中。推动“数字强贸”有助于中国抢占国际竞争新兴领域的制高点,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在实践中参与和主导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
王晓红: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推进贸易数字化,全球对数字贸易规则的抢夺日益激烈。中国数字经济创新活跃,新基建大力推进,市场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较强优势。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中国无论是迈向贸易强国,还是加速抢占数字贸易高地,都刻不容缓。
数字化有利于加速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知识、数据、服务等要素流动,不断拓展服务可贸易边界并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通过各类数字化的研发、生产、贸易和服务平台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稳定发展,推动创新的效率提升、技术扩散与开放合作。“数字强贸”一方面可以让货物贸易降本增效,创造更多新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与服务贸易加速融合,增强中国外贸的整体竞争力,加速打造贸易强国。
桑百川: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之后,面临着进一步建设贸易强国的艰巨任务,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需要全面提升贸易质量和效率。根据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特点,把握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加速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将成为必由之路。
贸易数字化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机遇,中国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发展过程中具有领先地位,应进一步利用数字赋能外贸、数字赋能经济,使数字技术在外贸发展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李 俊:“数字强贸”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日渐巩固,下一步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在当前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数字科技正向各领域渗透。就外贸领域而言,数字经济可以赋能各个环节,推动生产变革、产品变革、营销变革等。在此背景下,中国只有顺应数字科技的发展,才能更好实现贸易强国目标。
数字化给贸易强国建设带来巨大机遇。一是拓宽和提升了货物贸易的内容,比如受益于数字技术,高端智能设备等大量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将提升外贸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帮助外贸降本增效,增强竞争力,比如跨境电商已经形成全球竞争优势,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数字展览、大数据营销、无纸化通关等贸易环节的数字化发展潜力巨大,将为相关产业带来机遇。三是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巨大机遇,数字化赋能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的加速发展也将提升货物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为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无限空间。
3.中国应如何更好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快推进“数字强贸”?
王晓红:一是全面提升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能力,提升货物贸易数字化水平。突破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底层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加强数字技术领域国家战略规划、科技专项和标准制定。做大做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跨境电商由单纯货物贸易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的全链条转型升级,尤其要发挥龙头电商平台企业在构建数字外贸生态链中的作用,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服务便利。加强跨境电商国际规则对接。
二是全面推动产业、贸易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采矿业、服务业、农业以及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融合渗透,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
三是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远程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专业咨询等数字内容服务,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
四是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探索高水平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是中国在未来全球贸易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关键,也将对自身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产生重大影响。
五是以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为引领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提高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水平。
六是有机统筹开放与安全。当前,数据已成为核心战略资源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要树立底线思维,把数据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位置。
李 俊:从政府层面来看,其主要为数字化贸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政府行政事项和公共服务可以率先实现数字化,深入推动数字化通关,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引导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大量开展适应数字时代的电子认证、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并与更多国家开展互认,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贸易的数字化进程。
从企业层面来说,一要通过数字科技的创新推动产品的创新;二要鼓励企业运用数字科技来创造更多高科技、智能型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三要运用数字技术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苏庆义:政府应主要定位于更好满足外贸企业需求,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帮助,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比如,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科技方面提供研发帮助,助力企业更好地应用数字经济,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等。外贸企业则应转变观念,积极抢抓数字强贸机遇。比如,在生产、出口等方面运用数字经济手段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同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联合外国企业共同推进“数字强贸”。
桑百川: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建设数字贸易强国,关键在于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步伐,实施生产以及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通过数字技术激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新旧外贸动能的转换。外贸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更好地掌握国际市场的变化,持续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有效组织出口和进口,使得供求更契合消费者的需要,推动外贸效率进一步提升。